记者:李 彦 编辑:张 诚 校对:王 宇 审读:陈 昕
编者按:她深耕礼仪培训行业二十余年,既是课堂上的引领者,也是技术研发的探索者;她将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情感识别等前沿技术与企业服务礼仪培训深度融合,打造出多款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数智化培训平台;她的作品在金融、航空、政务等领域广泛落地,为企业提升服务品质与客户体验提供了可量化、可复制的解决方案。她就是——2024年度礼仪培训行业杰出数智化创新成果奖获得者,北清经管高等研究院专家智库成员、管理实践教授杨雅楠。
企业服务礼仪培训领域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。其通过标准化服务行为、优化客户体验,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,助力商业效率提升与经济活力增强,在跨国场景中塑造专业形象,是促进国际合作的关键支撑。过去的礼仪培训,更多依赖讲师的语言表达与课堂互动,这种模式虽有温度,却存在培训效果难量化、后续改进无抓手等短板。杨雅楠敏锐地捕捉到行业的“隐性痛点”,并在多年的教学培训与企业服务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核心理念:礼仪培训需要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据驱动,从单一课堂走向沉浸交互。
从2022年起,她相继推出基于情感识别的企业服务礼仪动态培训系统V1.0、多模态交互的沉浸式企业服务礼仪模拟实训平台V1.0 、大数据驱动的企业服务礼仪效能评估与优化系统V1.0 等多项原创成果。这些系统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技术手段精准捕捉学员的仪态、表情、语音与行为数据,实时反馈培训效果,并在结束后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,让培训的全过程可追踪、可优化。
沉浸式体验:从课堂到真实场景的跨越
在她的“多模态交互的沉浸式企业服务礼仪模拟实训平台”中,学员不再只是被动听讲,而是通过VR、AI语音交互和场景还原,置身于银行大堂、机场值机、政务大厅等高压服务场景中进行模拟实战。系统会根据学员的言行举止实时给予反馈,例如语气是否过于生硬、微笑是否达标、站姿是否规范等。
这种训练不仅提升了学员的现场应变能力,也让企业管理层能够基于数据精准定位培训短板。例如,在某大型银行的试点项目中,该平台帮助柜面人员平均服务响应时间缩短了22%,客户满意度提升了15个百分点,投诉率下降了近30%。
理论与实践的双螺旋驱动
杨雅楠的创新,不只是技术层面的突破,更是理念上的升级。她提出的“服务文化—服务设计—服务执行”三驱动力模型,明确了培训不仅是技能传授,更是服务意识与价值观的塑造。她擅长将文化理念嵌入技术平台,让每一次交互和反馈不仅纠正行为,更潜移默化地重塑学员的服务心态。
在培训过程中,她强调“文化如家风”,将服务文化建设与家庭价值观、企业制度和员工心智相结合,形成可持续的组织行为模式。这种理念不仅让技术有了温度,也使得培训成果能在企业内部长期沉淀。
荣誉背后的坚守
在第十九届中国品牌领袖年会的颁奖典礼上,当她手捧奖杯走下舞台时,心中想的不是庆祝,而是接下来的优化计划。她坦言:“技术的迭代很快,今天的领先可能明天就会被替代,唯一能保证竞争力的就是不断更新和优化。”
正是这种“保持升级”的职业信条,让她的成果在多个行业落地后,依然能快速响应新的需求,并不断叠加新的功能模块。
专家点评:数智化礼仪培训正进入“应用爆发期”
中国礼仪与公共关系领域权威专家金正昆教授指出,杨雅楠的成果标志着礼仪培训进入“数据驱动+技术赋能”的新时代。数智化平台不仅让培训效果可量化,也让行业标准有了技术依托,这是礼仪培训走向体系化和国际化的关键一步。
ACI国际注册高级礼仪培训师王彦苏则认为,她的创新在于将技术与培训理念深度融合,并保持了极高的行业适配性,这使得成果能够在高标准行业迅速推广并产生显著成效。
行业趋势: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的培训新格局
未来五年,礼仪培训将呈现“科技驱动+文化引领”的双轮发展趋势。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大数据等技术将让培训从事后评价走向实时指导,从统一标准走向个性化定制;同时,培训的核心仍是服务文化的塑造,这要求培训师既有技术驾驭能力,也有文化塑造能力。
在这一趋势下,杨雅楠这样兼具礼仪学功底、研发能力与跨界视野的专家,将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中坚力量。正如多位评委所言:“她的成果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当下需求,更为行业提供了一条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数智化发展路径。”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112006001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ICP):沪B2-20050088号
广告经营许可证:3100003000089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沪)字003号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沪)字第406号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: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: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:021-55056666 Copyright © 2002-2027 中国培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8888XXX8